偶然看了一部電影《鐵人》,前段開會還聽過大慶精神,好歹算半個石油人,決定看一下。第一個人物是黃渤!比較驚訝,原來他還演過這種角色。接的出來的是劉燁!兩大影帝,這片子一下就吸引住我,片子的第一幕是黃渤劉燁在沙漠遭遇沙暴,黃渤把劉燁從沙子中挖出來怎么叫都不醒,情急之下黃渤問了句知識競賽問題,劉燁就醒了,我當時心想還挺形象,我們就是有各種考試知識競賽。問到1960年3月25日發生了什么,畫面就切換了,成了黑白,原來電影還是兩個故事共同敘述,那應該還有個人演王進喜的,我尋思著國內有誰會演幾十年前這個人物,現在人除了我們搞石油化工的誰還認識王進喜?等一個熟悉的面孔一進畫面,讓我大吃一驚——吳剛!就是2017年霸屏的李達康書記!五十億票房《戰狼2》里的配角老兵何建國!三位影帝啊!我興趣上來了,坐在電視前用近兩個小時看完整個電影。
王進喜的故事小的時候書上也說過,長大了也聽人說,在單位也有人說過鐵人精神、大慶精神,具體也沒啥概念。就是知道是勞模、五、六十年的人,一個破舊的鴨舌帽,穿著棉大衣在池子里不知道在晃動的啥,然后就沒了。電影里真實體現了當時的情景:東北,滴水成冰,一大幫外地人到了東北,都問住哪?吃啥?王進喜卻問我的設備呢?由沒有起重設備靠人拉肩扛立井架、凍住的水泡子砸冰取水保生產、扔柺帶頭跳泥漿池壓井噴三個故事為主線,反映了我們苦難的民族在經過新生后刻苦努力,不怕犧牲的民族進取心。電影中的王進喜表現了這種毛主席說過“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那種感覺。
邊看電影邊查了一下資料,都知道青島海爾王瑞敏為保質量砸洗衣機的故事,其實王進喜也有這樣的故事。1961年春,大慶部分井隊為了追求速度,忽視了質量,連鐵人帶過的1205隊也打斜了一口井。為了扭轉這種情況,4月19日,大慶油田召開大會,對鉆井質量問題提出批評。事后,已擔任大隊長的王進喜帶頭背水泥,把超過規定斜度的井填掉了。他說:"我們要讓后人知道,我們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還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壞作風"。低、老、壞,這三個字我是多么的熟悉,我想很多石油從業人都熟悉,我們開會說、報告說、文件說。真正讓我明白理解,卻是這則故事。
另一則故事大家都熟悉是1959年9月的時候王進喜被選為勞模參加建國10周年國慶觀禮,期間王進喜參觀首都"十大建筑",路過沙灘時,看到行駛的公共汽車上背著"煤氣包",才知道國家缺油,他感到一種莫大的恥辱,蹲在沙灘北大紅樓附近的街頭哭了起來。大家能想象出一個成年男子在路邊哭是種什么感受么?電影中他有段講話就是這個事,把"貧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奮發圖強、勵精圖治,這些詞都涌現在我腦海中。我們國家現在強大了,可能現在人也感受不到受人欺負的感覺,也不覺得我們中國人矮人一截的感覺。我講一下我小時候,我爺爺給我講我老爺爺在老家黃泛區活不下去了,進了濟南城賣燒餅過活,日本人來了吃你東西不給你錢欺負你,老爺爺回家就告訴爺爺長大學造武器,打日本,他們淳樸的認為國家就是啥也落后,他們骨子里就是有種精神。老百姓說的就是人活著歹有口氣!我不想用男兒有淚不輕彈這種詞來形容王進喜,他當年在路邊哭就是這口氣,就是不能比別人矮一頭這口氣。愛國的一種體現不就是愛崗敬業么?
電影結束后,我在床上輾轉反側,怎么也睡不著,腦海里一篇一篇演繹著電影的情節,王進喜右腿被砸傷,他非要現場看著。施工發生意外,井噴了!王進喜拄著拐杖一步一步走向出事的現場,不顧腿傷,扔掉拐杖,帶頭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起身我在思索精神是什么?都在說的鐵人精神是什么?當年人們總結是不怕苦、不怕死,不為錢、不為名,一心為國家。我覺得用個現下時髦的詞兒就是家國情懷。是矢志不渝,壯懷激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最樸素真實的信仰體現。他們那一代人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完成如此壯舉,是愛國情懷、共產主義信仰共同澆筑起了鐵人精神!
鐵人有他的時代性,在那個年代,那個條件體現了當時的情況,我們現在科技進步了,條件好了,我們現在可能不需要“鐵人”,但我們需要鐵人精神學習鐵人精神,鐵人精神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種體現,是我們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鐵人精神就是民族精神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屹立世界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