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岱東泰燃公司黨支部組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奔赴沂蒙老區開展“七一”主題教育培訓。走進沂蒙紅嫂紀念館和孟良崮戰役紀念館,聆聽“沂蒙紅嫂”的感人事跡,體會“沂蒙紅嫂精神”;學唱紅歌,激發斗志;瞻仰英烈紀念碑,緬懷英烈;重溫了入黨誓詞,不忘初心和使命。
我們的第一站是沂蒙紅嫂紀念館。“蒙山高沂水長,好紅嫂永難忘”,我們先后參觀了“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的“沂蒙紅嫂”明德英館、“沂蒙母親”王換于館、沂蒙大姐”李桂芳館等英雄婦女的場館,館內展出了一系列紅嫂們的英勇故事和史料,為我們還原了當年紅嫂戰斗和生活的場景,真實記錄了兵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我們不時為一位位“沂蒙紅嫂”的事跡所感動、所震撼,她們用誠摯純潔的心靈、勇敢聰慧的膽識、勤勞靈巧的雙手,無私的、巨大的犧牲和奉獻,付出鮮血與生命,昭示了執著而深沉的愛黨、愛軍隊、愛家鄉的“大德大愛”。一幕幕母送子、妻送郎、妹妹送哥上戰場的感人場景,沂蒙六姐妹主動挑起擁軍支前重擔,為部隊當向導、送彈藥,帶領全村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洗軍衣80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運柴火1700多斤。在冰冷的汶河水中,30多名婦女一字排開架起了“人橋”,保證部隊戰士從她們的肩頭踏過成功渡河……這些畫面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陳毅元帥曾經說:“我陳毅就是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們用小米給養了革命,用小推車把革命推過長江”。據統計,從抗日戰爭到后來的解放戰爭,沂蒙婦女共做軍鞋315萬雙,做軍衣122萬件,碾米碾面11716萬斤,動員參軍38萬人,救護病員6萬人,掩護革命同志9.4萬人。在那殘酷的戰爭年代,有3.1萬名沂蒙籍的戰士獻出了生命,這就意味著3萬多位母親失去了親愛的兒女……
正如毛主席所說的“兵民是勝利之本〞。我們深深體會到的是人民群眾在解放戰爭的關鍵時刻,主動參軍上戰場,送衣送鞋又送糧,“最后一口飯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用口中的紅薯、煎餅、小米養育了黨和幾十萬的人民軍隊;是人民的力量、沂蒙精神,讓我們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擁有美式裝備的整編七十四師,贏得了磨盤式戰爭的勝利;她們的付出反映出了沂蒙山的女人是革命戰爭的銅墻鐵壁,是她們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革命解放的勝利之路!紅嫂群體館共收集和展出了94位婦女英模人物。從1938年到1949年,沂蒙山區的婦女為抗擊日寇解放全中國做出了無私的、巨大的犧牲和奉獻,涌現出了大批的英模人物,同時還收集展示了10位新紅嫂事跡,她們是老一輩紅嫂的繼承者,是沂蒙婦女的典型代表,是沂蒙紅嫂精神的新時代傳承。
之后我們帶著沉重的心情來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場館共分為五個展廳:門廳、戰役廳、支前廳,英烈廳和雙擁廳,主要記載了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在孟良崮一舉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整編七十四師,擊斃該師師長張靈甫的事跡。門廳正面是一個巨大的孟良崮戰役沙盤,講解員介紹了當年的戰役形式和戰役決策,華東野戰軍在敵重兵密集的態勢下,從敵陣線中央割殲其進攻主力,取得了戰役的勝利,轉變了華東的戰局。戰役廳主要展示了戰役的經過及華東野戰軍戰斗序列表和參戰部隊的進攻,增援情況。支前廳主要向生動再現了沂蒙人民踴躍支前的情況。
英烈廳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戰斗英雄的事跡情況,2800多名烈士永遠沉睡在這片他們曾經戰斗過的土地上。
青山無語,豐碑永存。昔日金戈鐵馬地,已成為我們的紅色教育大課堂,駐足烈士陵園緬懷先烈,我們向英雄敬獻鮮花,充分表達了全體黨員內心的崇敬之情;懷念在戰爭中犧牲的英勇革命先烈,他們不朽的英名和光輝業績將永遠刻在我們的心中,時刻鞭策我們不忘使命,不忘擔當;在英雄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增強了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次審視自己對黨的認識、入黨動機以及對黨的態度……
駐足烈士陵園緬懷先烈,充分表達了全體黨員內心的崇敬之情,增強了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再次審視自己對黨的認識、入黨動機以及對黨的態度,也重溫當初勤奮上進、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澎湃激情……
通過這次主題教育培訓活動,全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和靈魂也受到深刻洗滌,此行更加堅定了我們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信念,我們將繼承英烈精神,保持黨員本色,時刻保持和發揚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新時代黨員的形象和姿態,加強團結,凝心聚力,立足崗位實際,真正務實地把革命精神存之于心、踐之于行,為加強黨支部建設,提升堡壘責任力量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