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宣布,位于南海東部海域的我國首個深水氣田群外輸天然氣突破500億立方米,惠及大灣區10個城市、100余家大中型企業和8000多萬人口,助其建設國內領先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
據測算,5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替代燃煤約67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100萬噸、二氧化硫110萬噸,相當于種植近7億棵大樹,綠色環保效益顯著。
南海東部海域是我國重要的油氣產區,現有在產油田38個、氣田9個,是我國第七大、海上第二大油氣田。2005年底,惠州21-1氣田的天然氣在珠海橫琴登陸,拉開了廣東省大規模利用天然氣的序幕。2014年4月,我國首個深水氣田荔灣3-1投產。此后,中海油以荔灣3-1氣田為核心,滾動開發周邊深水天然氣資源,流花34-2、番禺34-1、流花29-1等7個氣田相繼投產,彼此依托,串珠成鏈,形成了我國南海第一個深水氣田群。近3年,南海東部油田的天然氣年產量保持在60億立方米以上,天然氣在油氣總產量的比例中超過三分之一。
長期以來,南海東部油田堅持對外合作和自營發展并舉,持續提升天然氣供應能力,不斷夯實能源保供“底氣”。2021年,我國南海東、西部兩大海域的氣田群完成聯網,實現多氣源互補、安全保供的格局,“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所產的天然氣在高欄終端登陸,為粵港澳大灣區注入新的綠色動力。
當前,南海東部油田正持續加大深海天然氣資源開發力度,努力尋找大中型天然氣田,并積極推進油氣生產智能化轉型,建成我國首個海上氣田生產操控一體化智能應用平臺,實現氣田“臺風生產模式”常態化,努力打造管理現代化的綠色能源生產基地。
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天然氣資源供應商,中海油天然氣供應量約占廣東省天然氣消費量62%。其中海上天然氣占比近三成。南海東部油田正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加大海上天然氣勘探投入,推動海洋大型裝備研發應用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天然氣全產業鏈抗風險能力,進一步促進大灣區能源消費清潔化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